VR行业的春天来去匆匆,转眼间凛冬已至。
刚刚过去的2017年,行业的这股寒风深深的刻在每个VR人的心头:人走了,融资断了、公司倒了。活下来的企业,也大多经历了业务转型,经历了数次裁员,现在正收紧银根,掰着指头算着日子烧投资人留下来的那最后一点儿“柴火”。
从业者的各种饭局依旧频繁,但大家不再高谈阔论,展望所谓的“元年”,所谓的“下一代计算平台”,而是最朴实的嘘寒问暖:“你们家最近如何”、“上一轮的钱还能烧多久”……或者,坐下来八卦:谁家最近好像不行了,谁又离开了VR圈,去了“BAT”、“TMD”……
这一年,离开者众。滑动手机屏幕,曾经在名为“VR”的这片蓝海中遨游过的伙伴,或耐心耗尽主动离开,或公司裁员另谋生计,有人转身去了AI、机器人这些新的蓝海,也有人杀回手机、手游这些曾经战斗过的红海。而留下的人,也并非没有一点迷茫:难得者时,易失者机。自己现在到底是在虚度时间?还是即将乘上下一个风口?
这一年,活下去难。VR企业赖以生存的资金,无外乎V、C、B三个渠道。经历了2016年资本的狂躁,估值虚高的VR公司想要拿VC的钱并不容易;To C量都没有,想要赚钱无疑是痴人说梦;唯一靠谱点的To B生意,不论教育、培训安防,还是线下体验店,挤破头想要进来的多如牛毛,真正能够杀出重围的只是其中寥寥。
这一年,质疑声多。HTC刚刚发布VR一体机,就有人质疑这是一款“落后”的产品;HoloLens的模组供应商发了一个公告,人们就质疑微软是否要放弃这款耗费巨资且打磨了数年的产品;Magic Leap刚完成新的一轮融资,就有媒体开始质疑马云的钱是不是打了水漂。仿佛一夜之间,媒体和大众对VR/AR失去了所有的信心,任何的风吹草动都要以最坏的方式进行解读。
的确,2017是VR行业的一个寒冬。但如果你给我100个理由VR不行,那我同样也能给你100个理由说服你——VR的寒冬绝非不能被逾越。
我之所以相信,是因为巨头们从没打算放弃。Facebook在磨砺他们的头显,索尼在有条不紊的拓展PSVR的市场,Valve在酝酿新的现象级游戏,而微软也开始启动了他们的MR生态。几乎所有的大厂都在加速VR的布局,国外的英特尔、英伟达、AMD、谷歌,国内的腾讯、华为、小米、阿里。所有相信人类计算平台将从二维屏幕迁移到三维空间的有志之士,都会坐在一起推动VR的发展。
我之所以相信,是因为VR正在变的更好。2016年的初代消费级VR产品的体验只能说差强人意:头显太过笨重,屏幕不够清晰,设备安装过程极其复杂……但在刚刚过去的2017年,诸多产品和技术都展现出了惊人的潜力:3K屏所带来的清晰度提升,即插即用安装方便的微软MR,还有大朋E3、3Glasses蓝珀S2这些令人印象深刻的佩戴体验。除此之外,很多新兴的技术也在为我们指明VR未来的发展前景:显示效果开始向视网膜级靠拢的8K头显,帮助玩家脱离束缚的无线VR技术,更自然的手势交互技术,以及更智能更易用的眼球追踪技术……VR正在一点点变好,VR还可以变的更好,需要的只是上下游技术的沉淀和积累。
我之所以相信,还因为孩子们对VR的热爱。2017年参加国内所有的展会,00后甚至10后的孩子们都成为了VR展台的常客。这些次世代的原住民们,根本不需要大人引导,自己就会熟练的操作VR手柄,探索虚拟世界。下一代人接受VR,喜欢VR,这让我们有足够理由相信,并不遥远的若干年后,他们将引领VR的发展,就像当年沉迷在网吧里的孩子,如今已是在西二旗改变世界的程序员们。
除此之外,我们还看到,增强现实AR正在飞速的登上世界的主舞台。早在2016年,市场调研机构就曾预测“五年后AR市场会是VR市场的三倍”,如今来看,这预测正逐渐成为现实。苹果WWDC上发布ARKit,谷歌随后以ARCore接招,iOS和Android同时发力,手机AR将注定成为行业的焦点。当然,这其中还有一股特别不能忽视的新势力——PC巨头联想与文化娱乐巨头迪士尼联手打造的,基于“星战”这个拥有40多年历史的超级IP的消费级AR设备Mirage,正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渗透到全球各地。
如果把时间轴再往后拉拉,未来的2-3年内,消费级AR头显也将进入群雄逐鹿的时代。苹果、Magic Leap、HoloLens都将在那时推出消费级AR眼镜,再加上手机AR几年培养下逐渐壮大的开发者阵容,有内容有设备的AR将真正挑战移动互联网缔造的时代秩序。
50年半个轮回。1968年,计算机图形学、虚拟现实、人机交互之父,着名计算机科学家Ivan Sutherland设计了第一款头戴式显示装置Sutherland,被用户们戏称为悬在头上的“达摩克利斯之剑”。50年后的今天,VR的历史又会以一种什么样的方式记录在丰碑之上?
不经一番寒彻骨,怎得梅花扑鼻香。
与每一个还在坚持的VR人共勉!